好事做好(Do Good Well)—中国风景园林网专访优地联合由杨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赵艾

时间:2014年11月

推开玻璃门,木质吧台、艺术感吊灯、随处可见的理念标语、图书丰富的资料室,还有极富童趣、激发设计师无限灵感的乐高玩具,以及那摆满了珍藏版变形金刚的办公室……由杨先生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了优地联合的办公环境,艺术、活力又充满人性化,是这里留给我们的印象。

光线充足的办公室里,一杯黑咖啡,和桌上几株鲜艳明丽的香石竹,开启了我们与由杨先生充满活力的访谈。三个小时的访谈,由杨先生言谈亲切,以自身的经历和具体的项目耐心地将设计的思想娓娓道来。

【设计践行】

Do good well——四核心、三标准

CHLA:优地联合提倡打造低调务实的企业文化,那么UDA是如何将这种企业理念运用到房地产住宅设计中去的?

由杨:从公司成立之初,确定的目标方向就是成为精品化的设计公司。正如我们理念一样,“好事做好(Do good well)”,意味着按照公司的企业愿景中所描述的方法和手段,让每一个优地联合设计的项目都成为精品。今年是优地联合成立的第十一年,这期间我们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总计将近三百个,多数项目都位于北京及北京周边,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项目是经常被房地产行业关注的“精品项目”。

“低调务实”的企业文化从组织内涵上源自于我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我们认为做设计,既要有愿景,更要有价值观。我们所提倡坚持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四个词语。第一,“真诚”,即守时、坚持契约精神。第二,“平等”,即甲方和我们一起为了目标共同努力,实现共赢的状态。做设计时,双方都是在以大环境为前提,生态为目标,项目所带来的收益也会是共同的,乃至是社会所共有的。平等还体现于工作中团队内部之间、以及与其他团队之间的互相尊重和无边界沟通。第三,“乐观”,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信念,每个岗位都会遇到挫折困难,但只要乐观,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最后一点,“协作”,这一点分对内和对外两方面,沟通是协作的必要保障。未来的信息沟通会更加容易,社会交流也会越来越扁平化,沟通协作能让我们更高效地去完成预期目标。

“低调务实”的企业文化从作品内涵上体现在我们对于“好事”定义的三个标准:生态环保、用户导向、经济高效。这三个原则,让我们对于项目的关注往往会超过景观本身。社会以及景观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一个连贯性的思考过程。这种全程化的思考,让我们在不同的角度考虑景观问题,无论是从甲方角度考虑规划,还是在用户角度考虑建筑。我们希望在每个设计过程中,都能更加全面地寻找到每个项目背后的问题,基于项目深刻的内涵,从而让景观达到最佳效果。

优地联合倡导景观设计应该辅助规划、市政、建筑甚至室内设计进行“全程化”思考,按照上面的三条标准寻求综合最佳的优化方案。正因为如此,优地联合经常可以提出让甲方“眼前一亮”的设计想法,这些想法超越了单纯景观设计的思考范畴,超越了单纯景观设计的常用手段,从而更有助于提升项目的综合质量水平,优地联合也因此获得了“低调务实”的客户口碑。把小项目做成精品,关注项目的细节和连贯性,也是我们一直在坚持追寻的事情。正如我们在“园冶讲坛”上和大家分享的主题一样,从大鸟瞰到人视点,我们把视角关注在落地和细节上,这样才能成就务实的精品。

Do good well——做作品、做客户、做研发

CHLA:国内很多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UDA在设计方面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崇尚追求个性设计,具体说下如何将其运用在设计中?如何做出自己的产品特色的?

由杨:产生这种同质化的现象,有市场原因:项目快,时间短,缺少核心理念或是缺少思考。我认为,缺少思考,并非缺少思考的时间,而是缺少思考的动机。UDA在做设计时,会用一部分时间,重点关注讨论每个项目的关键点和创新点来做突破,然后根据经验来筛选最为切实的手段,将其运用到项目中。对于任何项目来说,都不能全部照搬,因为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当然,也不能百分之百的完全创新,因为创新其实意味着风险,这种风险一般是由客户乃至最后的用户来承担,一步到位的创新风险太大,所以尽量要选择几个关键点进行突破。

好多公司初次了解UDA,是因为我们做了很多龙湖地产的项目。但我们希望UDA的设计是多元化的,它不局限于某个甲方的特有风格,或是某种设计的形式。我们所推崇的是设计手段背后的原因和内涵,一些形式可以借鉴,但绝不能照搬或仿照。UDA做设计,所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做“好事”的三个标准,即生态环保、用户导向以及经济高效。在核心理念的基础之上,再去激发创作的热情,从而做出适合场地的项目特色。

UDA在过去的十一年里,是以阶梯状的形式发展的,每三年为一个台阶,从开始的“做作品”,到后来的“做客户”,再到如今的“做研发”和“做标准”。标准化的推广和精细化的研发,是我们现在力求突破的事情。我们对待每一个项目,都会将这三个台阶重新走一遍。虽然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标准,但面对新的客户,做第一个项目时,我们依旧是要完成一个精品;到第二个项目时,做这个精品的系列;设计第三个项目时,帮助甲方针对项目做精品标准化的制定。这种标准化,是要我们站在设计的角度,对整体有一个系统性的预判和把控。除了设计之外,甲方的操控、施工单位的技术、各个供应商的组织等,都要在标准中详细考虑,整体协调,这样设计出来的景观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我认为,坚持上述的理念和步骤去做设计,哪怕是一街之隔的项目,我们也能依据他们的自身特点,做出独特的风格来。例如,“龙湖·香醍漫步别墅”,“中铁·花溪渡”等都在牛栏山马坡,这些项目虽然都是UDA的作品,都有较好的口碑,但风格却是完全不同。每个甲方和设计团队,只有按照自己的特点和资源组合的能力,才能做出最好、最独特的作品。在我们看来,好的楼盘和地段,需要建立起的是一种共赢的环境,面对面的竞争,其实促成的会是手拉手的合作。



除了传统的设计项目之外,我们也承接了很多景观升级的任务,做一些地块改造、城区改造的设计。做这些改造时,更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来进行设计,分析项目背后的理性逻辑,考虑项目的使用者是谁,实施之后如何去体验生态……关注于项目背后的内涵,才能让改造的地块突显特色。UDA正在朝着景观升级专家的方向努力前行。升级,并不意味着完全的创新,而是在一个可控的、可操作的基础上,再去寻找特点和突破口。

Do good well——大鸟瞰到人视点的细节实践

CHLA:纽约城市规划委员会主席阿曼达·伯顿曾说过,成功的公共空间设计需要设计者对细节的极大关注。您认为细节对设计意味着什么?

由杨:细节,源自于对生活的感悟。从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来讲,打动人的并非是大的构图,而是每一个片段连接起来的逻辑,以及适用于当地人们使用的功能性,这些都要求设计师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打造场地。

当阿曼达·伯顿在确定街区规划时,她走过大部分的街区;在确定项目中栏杆高度时,她坐下来,从使用者的角度去观察、去体验。还记得读硕士时,我的导师曾说过“对城市的体验,是要靠脚走的”。好的设计空间不是为了给访客看的,而是要给当地人来用的。只有通过亲身的体会,才能感悟生活的真谛。

细节设计,其实是让人们更加关注用户的角度。我对细节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是安全。好景观,是从使用角度想的,所以安全是第一位的。第二,是功能性。设计需要有功能支撑和逻辑内涵。第三,是生态、成本、工艺的综合考虑。工程量越少、建造工艺越简单的景观,达到的生态效果也会越好。

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城市改造的案例——西红门地区的改造。开发商希望改变当地环境的面貌,希望能将景观串联起来。我们的设计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改造城市活力,从改变视觉印象开始,把整个城市外观改造得更加统一,这是立足于“点”来考虑。第二步,立足于客户“流线”重新塑造更符合生活需求的街道空间。第三步,立足于整个社区的用地性质和功能分布调整,去调整城市社区的“面”。通过点、线、面一步步来完成城市改造。

UDA始终认为,景观的震撼效果,源自于人视点,而非大鸟瞰。从人的视角去实施、做设计,这本身就是对细节的一种实践。

Do good well——体现文化的是内在逻辑,而非符号

CHLA:国内的大多建筑、景观设计师受的都是国外设计理念的教育与影响,请您谈下如何在本土设计中保留中国传统的地域文化?

由杨:UDA并不会刻意的添加本土的符号或是古典的造型,因为我们相信,只要定位于本土,又始终按照“好事”的三原则去做设计,更在每个项目中充分考虑每个项目背后的逻辑内涵,那么我们做出的东西就会带有本土的特色,就能体现出地域设计的个性。例如UDA设计的“双珑原著”项目,在中西合璧的建筑形态下,蕴藏的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流动空间”被媒体称为“西技中韵”,虽无具象传统建筑园林语汇符号,但仍然保留了浓厚的传统地域文化中的审美倾向。

我们认为凡是能被称为“文化”的,必定是基于人的生活。地域文化想要有活力,必须确保其功能的合理性,合理的功能带来使用者的持续参与。正如东、西方的教育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双方对于建筑、景观的审美角度都是以人的标准来评判的,所以做设计项目,要充分思考人的需求,以及项目内在的逻辑,自然而然的去塑造地域文化。

Do good well——“好创意,善落地”

CHLA:一个项目从设计到落地,请详细说说是如何把握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的?如何保证落地阶段质量?

由杨: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学科,一个是设计学科、一个是项目管理学科。设计的创意,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设计是否满足工程要求,要靠项目管理的手段对项目过程的每一个节点去做监控。只有艺术性和严谨性这两条线都把控好,才能保证整个设计过程的方向。“好创意、善落地”,是UDA通过连续不断的精品项目赢得的客户评价,也是UDA一直坚持的设计创意和项目管理双重高标准。

做工程项目时,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三分设计,七分施工”。其实,在我看来这句话是错误的。要想让项目达到预期效果,我认为一定要在设计过程中实现全程化的项目管理,注重的应该是项目的前段,要提前对每个实施的过程做一个详尽的计划,这样才能实现好的景观效果。早期考虑的应该详细全面,包括规划、建筑、室内等都要涵盖在计划的范围内。

UDA的每个项目都会保留两套文件,一套是各阶段的设计提交成果、一套是全程化的项目管理文件。UDA所做的大多项目都能按照最初的设计方案做出落地效果,保证所见即所得。


【设计背后】

CHLA:很多设计师都会表示,设计规划大多时候是按照甲方意愿去做,有时候背离了自己的一些设计想法,您能谈谈在项目设计中如何在有限的要求框架下,去发挥最大的设计空间么?

由杨:这一点,对于设计团队来说不能回避,面对问题时,我们要提倡的便是第三个核心价值——“乐观”。我们要充分考虑开发商提出要求的原因和用户的需求,会尽量引导开发商共同思考这种意愿用户会不会喜欢,能不能得到满足感……往往很多时候,不需要过多的解释,甲方就会对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进行反思,重新调整。最后所得出的结论,不是甲方强加的,也并非是我们决定的,而都是给予用户的需求来考虑的,这是我们双方的共同目标。

我们作为设计方,会针对甲方的意见去做一些替代的方案,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我们还会做出建筑、实景的模型,让甲方看到效果,关注周围的反馈,一起再去判断。我们会把利弊先和甲方沟通,不可妥协的唯一原则就是“安全”,保证环境使用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设计途径来实现甲方的要求。

CHLA: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设计作品是独具匠心的,但这背后的设计团队一定会有遇到瓶颈的时候,您能以亲自做过的具体项目为例,来详细说下是如何克服设计瓶颈的么?

由杨:在项目管理和技术方面都可能会出现瓶颈,比如项目和人员的数量协调,或是设计方案上灵感方向等问题。

UDA根据工时管理的核心管理方式建立了自己的工时管理平台。每个员工可以充分自主安排自己的项目工时和非项目工时,除了参与设计项目的项目工时之外,员工可以利用非项目工时看书、培训,去充实自己。在科学合理的计划体系之下,整个公司的时间资源就会被合理调配起来。

UDA根据项目研发建立了项目过程和设计资料库,以论坛方式划分了多个板块。项目管理板块里,项目记录、设计决策、项目的追踪等都会呈现在里面,供员工随时查看。甲方也可以随时调取查看自己的项目管理的档案,每次甲方收到这两份资料都非常意外和开心,通过项目管理资料,甲方可以看到每个节点所发生的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这样对项目的整体就有了一个良好的把控。项目资料库里包含了各种设计经验总结和UDA的实际案例。

有效的工时管理和扎实的项目管理平台为设计研发带来了极大便利,也便于在公司内部分享各项目的成功经验。每一次创意都起步于对于生态环保、用户导向、经济高效三大原则的不懈追求;每一次设计经验推广都起步于之前的成功案例。这样的工作习惯和平台化的工作模式让每一次设计瓶颈都变成激发灵感的团队挑战。

【行业聚焦】

CHLA:我们提及“景观大师”,想到的都是像彼得·拉茨、彼得·沃克等国外著名设计师,您对于国内缺乏景观大师的现状怎么看?

由杨:这种现状源于东西方社会对于建筑、景观艺术重视程度的差异。西方文化中,建筑、景观艺术文化占了很重要的分量,西方的建筑师从古至今都肩负很重大的责任,同时会获得很高的赞誉。而在中国的社会里,我们目前对建筑、景观正处于一个从浅到深的了解过程。  

我认为,现在的国内不要急于追求培养多少个大师,因为缔造大师会经历一个过程,当景观建筑设计真正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之时,当社会对景观现象发表开放的赞扬和批评讨论之时,才是大师诞生的时候。

CHLA:“规划设计产生巨变,传统规划已死”,这种说法一经提出,引起了业界的关注。想请您谈谈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由杨:在实际工作中规划其实并没有彻底消失,只是在不断的进步。其实对于新的规划方法,业内也出现了多样化声音。我赞同“公共支撑体系优先”的规划方法模型。它把城市规划上升到城市生态安全方面进行考量,对公共体系、景观带、绿地、区块划分、经济成本等规划方面的步骤进行了调整,更多从生态和公众需求出发引导经济利益的这种规划观点更为科学,更加能体现城市生态的内涵。

【未来方向】

CHLA:想请您谈下优地联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侧重点?

由杨:2014年是UDA的第十一年,我们在经历了做精品、做客户、做研发三个阶段之后,正在努力“做标准”。 也就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团队建设和优秀设计师培养上,利用公司的技术经验帮助更多的新人迅速成为优秀的景观设计师。为此,UDA把2014年定义为“质量元年”。从最基本的标准线上起步,贯彻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从最基本的要求开始,帮助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提高设计水平;从最初级的沟通开始,提升整个团队的协调工作效率。目前,这些努力已经在公司的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和团队建设上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CHLA:未来几年,UDA在品牌推广方面的规划?

由杨:我们没有很刻意的去追求品牌的塑造,希望可以用项目的质量、口碑,让更多人从项目关注到关注做项目的设计公司,随着项目而体现品牌的内在价值。现在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UDA的原则是全员认可品牌、全员参与推广,利用自媒体时代的工具,让每个员工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宣传介绍公司的设计理念、宣传企业的愿景和核心价值观,从每个项目的成就感之中,得到品牌推广的效果。

       从大鸟瞰到人视点,从大规划,转向小而精的设计,这是成为景观升级专家的态度,更是推动项目走向精品的信念。“好事做好”,立足于对人的思考和关注。用真诚、平等、乐观、协作的态度,实现生态环保、用户导向、经济高效的原则,设计才能更好地为人用,城市空间才能散发出它本该有的生命力……